中国军转民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主办单位: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编辑出版:《中国军转民》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587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014/N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

邮发代号:80-450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对不出汗的体育课说“不”!世界各国体育老师在沪破题“学生不爱体育课”

发布时间:2019/06/11 阅读数:537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如何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如何改变体育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现象?6月10日,来自中国、阿根廷、爱尔兰、澳大利亚、巴西、法国、马其顿共和国、美国、南非、土耳其、西班牙、新西兰、以色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600多名体育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的“ 2019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上给出了答案。

这是国内首次在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召开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对于提供体育课程与教学的“中国模式”和为世界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大意义。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办,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等协办。

针对新课标如何落地、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亟待回答的问题,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在会议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首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即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这一课程的要领即“对不出汗的体育课说’不’”。

在季浏看来,要想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学生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每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在140-160次/分钟。运动技能学习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和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应保证在20分钟左右。

季浏领衔的实验证明,当达到这些条件时,可以真正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心肺功能、速度、柔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他认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和比赛,提升了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能够解决“中国学生学了12-14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的问题。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季浏及其团队经过10多年对国际体育课程的研究以及对国内体育课程改革的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的新课程模式,此前全国近50所学校的10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本课程模式的实验。

以一堂游泳课为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运动负荷、体能、运动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体能练习方面,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有10分钟的体能练习,而且种类都在4种以上,既注重了体能练习手段的多样化,又关注了补偿性体能练习;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课程注重丰富的比赛情境创设,为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奠定基础;在运动负荷方面,数据显示,学生的运动密度均在75%以上,运动强度均达到了心率每分钟140-160次以上。

季浏的观点,得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Weidong Li教授的支持:“这一课程创新在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收集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美国和英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分别下降了32%和20%。在这样一场慢下来的比赛中,中国在半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了51%。

“青少年健康体质下降是由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决定的,而这种现象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尤为明显。”汪晓赞带领的研发团队用了五年的时间,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开发了KDL体育与健康课程。KDL 是“Know it、Do it、Love it”的缩写,中文含义为“知之、行之、乐之”。

KDL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各个阶段儿童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为载体,创设应用型和情境化学习环境,构建了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于一体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她的这一成果既结合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本土实际情况,又与国际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接轨,在国家课程标准与一线体育实践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使得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真正落地。

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科学学院副院长Thomas Templin认为,KDL课程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标准与一线体育教学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为国际上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文稿来源:中国军转民杂志社编辑部